—— 渤海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渤海要闻 -> 正文
中国盐业协会与学院领导带队调研推进盐文化资源库建设工作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0日点击数:
7月6日—7月8日,中国盐业协会秘书长刘艳杰、学院党委书记魏炳举、中国盐文化场馆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穆家良及相关部门先后赴四川省盐业学校、四川省轻工业大学、四川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等相关院校、单位进行盐文化工作调研。


四川省盐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马小洪,副校长周巨澜;四川省轻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小林;四川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支部书记周翠微,馆长程龙刚以及各院校、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待。几方分别就《中华盐文化与民族化工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和“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打造精品”的原则,决定集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建设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分工初步达成意向。



魏炳举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介绍了学院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及全球首个鲁班工坊建设单位等基本情况,强调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特别是2023年教育部颁布了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11项重点建设任务以后,资源库的建设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年来,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深入挖掘“千年盐业 百年化工”的文化特色,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重点工作,按照“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要求,盐文化资源库的建设应运而生,通过搭建平台、组建团队、整合校企优质资源、优化资源库平台网站、提升项目内涵,全面推进该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与推广。2023年7月该资源库已在天津市教委立项成为市级资源库,为下一步成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艳杰指出,盐是生命之源、百味之首、化工之母,盐文化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史。盐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对于整个盐行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资源库的建设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盐文化,明确盐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性,在当下这已然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如此则将找到盐跟中国社会发生关联的重要信息,也能为更好地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穆家良强调,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见证和参与了时代的发展和更新。“千年盐业 百年化工”的理念在包容的文化交流中不断推陈出新,盐文化资源库的建设要积极整合资源,做好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目标性、引领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突出产业特色,挖掘产业历史,提高附加值,注重品牌建设,满足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多类型人员的学习、培训需求,同时要利用数据监测系统检验建设成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实践成果。

马小洪介绍,四川省盐业学校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盐”命名的学校,始建于1958年,素有全国“盐业黄埔”的美誉,学院专业紧跟产业发展,四川省盐业学校将迁建新校区,落户自贡市贡井区,服务自贡航空产业园,并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创建高职院校,盐文化的资源库建设恰逢其时,将为这所老牌中专学校迎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发展机遇,也将助力学校成为古老盐都新的文化地标和全国盐业教育、科研开发和国际交流新高地。

高小林介绍,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是以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盐文化研究所”为基础,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主要从事围绕盐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产生的诸种文化形态研究的学术机构,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盐文化是一个丰富而多样化的主题,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意义。盐文化的学术成果涉及历史、人类学、化学、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它不仅仅是盐作为一种化学物质的研究,更是关于盐在人类社会和文化中所扮演角色的探讨。四川省轻工业大学希望能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将目前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数字资源,丰富到资源库中,共同开展资源库的建设。

程龙刚强调,“千年盐都”自贡有着1900多年的井盐开采、生产、贩运、销售的辉煌历史。这里出产的每一粒鲜美井盐,既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一代又一代制盐手艺人的智慧结晶,更凝聚为这座城市的丰厚宝藏。深入挖掘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在几场交流研讨中,专家学者们提出的真知灼见、学术观点,将为盐文化资源库建设的多重价值,讲好中华盐文化故事贡献宝贵精神力量。此外,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还分别参观了四川省自贡市博物馆、四川省轻化工大学李白河校区及四川省盐业学校,就下一步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校合作、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达成共识。

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联合共建院校、单位共同规范课程标准,推进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力争把该资源库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优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为推动学院内涵建设,拓宽学院实现数字化转型路径,助力学院“双高计划”建设作出贡献。


招生电话:022-88251843 88254113

Copyright © 2022-2023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津ICP备12004063号 津教备0086号

学生 教职工 考生 校友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