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传统师道的时代传承,回应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主题,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总方向、总指引、总遵循。
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天津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新时代渤海“大先生”。
一、牢记初心使命,培养有“大情怀”的渤海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心怀“国之大者”,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远大情怀,将个人职业之“小我”融入教育事业之“大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建校60多年来,学院职业教育事业深受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等近代实业家、科学家爱国精神的影响,传承着自强不息的奋斗基因和企业血脉,秉承化工先驱的优良文化传统,肩负着现代化工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重任,为天津乃至全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技能人才,是化工企业人才摇篮。全体渤海人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自强不息,团结向上。
二、建设人才队伍,打造有“大学识”的渤海教师
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全面提升人才队伍质量。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对全体教师开展准入查询,师德考核结果与年度全员考核和绩效挂钩,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提升教师爱校兴校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二是强化人才招聘管理,提升人才引进质量。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规范教师资格申请认定,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拟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制定了《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目标责任书,确保引好才用好才。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从五个维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开展“启航”新入职教师、“卓越”中层干部、“创新”专任教师、“后备计划”管理人员和“英才”骨干教师五类人员师资能力提质培训;实施老带新“青蓝工程”并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了职业教育专题讲座;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领先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打造了一批双师双栖,双能双向的教师队伍。
四是创新人才激励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完善了专项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创建部门专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在原有绩效工资基础上增加部门、二级学院的自主分配绩效;2023年,学院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是近五年最好成绩;各类思政课程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他各类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
三、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有“大视野”的渤海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6年3月,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共同建设的全球首家鲁班工坊正式揭牌,开创了中国职教标准、中国职教装备、中国职教方案“走出去”的新模式。学院一方面积极将国际实践引入教学与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外学生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一是多措并举,推动泰国鲁班工坊高质量发展。实施泰国鲁班工坊设备提升改造项目,新建“自动化生产线”“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装备,并以鲁班工坊七周年庆典为契机,举办了升级改造项目落成仪式,进一步提升了鲁班工坊品牌影响力;学院荣获2023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最佳实践院校,泰国鲁班工坊负责人玛悠丽荣获天津市政府海河友谊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李强总理会见并作会议发言,哲仁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参加中国政府国庆招待会。
二是提质增效,做优做强“留学渤海”品牌。现有留学生在校生近百人,74人次获得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推荐2名毕业生到职技师和天津财经大学接本;开展了宋干节慰问、中泰学生足球友谊赛、留学生演唱中文歌曲比赛等人文活动;联合承办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中外师生挑战赛”,获基于EPIP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赛项二等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中外师生挑战赛二等奖,获批中华职业教育社2023年度规划委托课题1项,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等优秀案例9个。
三是开放办学,打造“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品牌。首次承担汉语桥“汉语+职业技能”项目,培训泰国学生130人;承担了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渤化集团展区智慧职教项目,现场举办了与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签约仪式;举办第六届中外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集市,来自16个国家的40名留学生参加了活动;接待了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那空沙旺皇家大学、泰国职业院校校长团等来校访问,就人才培养开展了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
四是模式推广,EPIP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举办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现场观摩与经验分享活动;召开了第六届EPIP国际教育联盟成员会议,分享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举办EPIP师资培训班,举办来华、赴泰两期师资培训,共计培训60余人次。
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建强人才队伍,坚定文化自信,激励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大情怀、大学识、大视野”的“大先生”,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的生动实践,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渤海力量。